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目的要求

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意义。

教学重点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教学内容

一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量(blood volume)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ml血液。
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
储备血量:小部分滞留在肝、脾、腹腔,流动慢、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
血量相对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一次失血不超过全血量10%对生命活动无明显影响,超过20%则有严重影响。

二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 血液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
全血 1.050~1.060
血浆 1.025~1.030
红细胞 1.090~1.092
(二) 血液的粘度(Viscosity)
水 (1)<血浆 (1.6-2.4)<血液(4-5)

(三) 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1)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2)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原因:晶体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见第二章),而可以自由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因此,晶体渗透压仅决定细胞膜两侧水份的转移;蛋白质等大分子胶体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决定血管内外两侧水的平衡。

(3)注意点:

①临床上常用的等渗等张溶液有:0.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
②血浆蛋白含量变化会影响组织液的量,而不会影响细胞内液的量,细胞外液晶体物质浓度的变化则会影响细胞内液量。

(四) 血浆pH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

(五)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实际上即红细胞比容
成年男性40%-50%
成年女性37%-48%
新生儿 约55%
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见于贫血
根据血细胞比容可以用染料稀释法计算血量

记忆方法:

可以认为全血中血浆与血细胞各占一半左右的容积,血浆稍多于血细胞,记成血浆50%+,血细胞50%-。这点记住了,也就记清了红细胞比容的数字:50%-。(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近似等于血细胞比容)。至于男性红细胞比容略于女性是由于雄激素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课后小结

课后练习